访长二F火箭团队和制“塔”人:打造更完美的“生命之箭”
10月30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二F火箭”)托举着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作为中国现役唯一的载人运载火箭,长二F火箭素有“神箭”美誉,“头顶”标志性的形似“避雷针”的装置——火箭逃逸塔,让它成为了长征系列家族中辨识度最高的一款火箭。该逃逸装置能在2秒左右时间内,迅速将载有航天员的飞船舱体带到2000米至3000米以外的安全地带,帮助航天员安全逃生,被形象地称为火箭上的“救生艇”。
寻找可靠性提升的“更优解”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九号,逃逸塔随同长二F火箭成功完成了多次无人、载人飞行。首飞至今,长二F火箭始终保持着100%发射成功率,火箭特有的逃逸救生功能也从未启用过。多年过去,长二F火箭的可靠性、安全性仍在提高。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陈牧野介绍,此次发射的长二F火箭飞行可靠性评估结果提升至0.9904。
这个小数点后面每一个数字的微小变化看似不起眼,实际上,随着火箭技术状态日趋成熟稳定,可靠性越来越接近1,每一处小改进都蕴含着长二F火箭研制团队付出的巨大努力,意味着无数次的理论分析、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
“但凡是能更好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的工作都不会因看似‘不起眼’而不做,这是研制团队一贯的原则。”团队成员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魏威亦表示,对于长二F火箭研制团队而言,对逃逸系统的可靠性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如何不断逼近“1”——绝对安全可靠这一终极目标?面对这道始终摆在面前的问题,长二F火箭研制团队几十年如一日地充分论证、严谨作答、精益求精,不断寻找着答题的“更优解”,致力于打造出更完美的“生命之箭”。
飞天路上的制“塔”人
“5、4、3、2、1,点火!”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试验队全体人员都紧紧盯着大屏,当听到“逃逸塔成功分离”口令后,他们才短暂地舒了一口气。火箭逃逸系统动力装置全部10台发动机正是由他们研制的。
在这支制“塔”人的队伍中,有“60后”的领航者,有“70后”的“定海神针”,有“80后”的总装工匠,也有“90后”的后起之秀。任务期间,试验队往往在大漠戈壁上一待就是一个多月。提及跟随试验队前往外场驻扎的经历,年轻设计师万诺青春洋溢的面庞上是满满的兴奋,“我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诗里的景色。”
当夜色笼罩的茫茫戈壁上升起一簇耀眼的光芒,年轻队员张志超感慨,“星辰大海就是我未来的征途。”
这也是十几年间老队员李洞春每一次参加载人航天发射任务的感受。这些年来,每次参与发射任务,李洞春都是全程跟踪确认发射场操作、测试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数据,用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实现过程完美、结果圆满。
提到这些辛苦,李洞春总是一笑而过。“发射不易,航天更不易,做好发射只需几百秒,做好航天却需要一辈子。”这些年来,李洞春和团队始终坚守着这样的信念不断探索前行,用严谨和细致诠释生命之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中方决定将芬兰列入单方面免签政策范围
中方愿同芬方进一步扩大人文交流,决定将芬兰列入单方面免签政策范围,欢迎更多芬兰朋友来华经商、旅游、留学。[详细] -
中国首位飞天“90后”男航天员宋令东:先问己再“问天”
题:中国首位飞天90后男航天员宋令东:先问己再问天 在29日公开的神舟十九号乘组阵容中,首次出现90后的身影。航天员宋令东是其中 [详细] -
东西问|邹骥:全球能源转型,中国发挥何种作用?
题:全球能源转型,中国发挥何种作用? ——访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 去年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 [详细] -
专家谈神舟十九号飞船特点:装载货物体积最大、重量最重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3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谈及这艘飞船特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陈同祥日前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详细] -
上海统一战线召开研讨会 推动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
29日,由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2024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研讨会在 [详细]